WEFV2626EFCEYYYB15VEF |
內容簡介
目錄
05.使用的工具材料
06.單點圖案
32.花邊造型
40.海報設計
57.線搞附錄
序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2035658
- 規格:平裝 / 29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你好,我家孩子上小學三年級,平時最大的毛病就是磨蹭,讓他干點什麼,拖拖拉拉半天都不肯做。 每次跟他說寫作業,也不反駁,但就是慢悠悠的,為了晚點寫作業,連吃飯都開始減緩速度了。 我不催他不知道寫作業,但我越催他也就越慢,真是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呀? 從所得信息里,可以大概判斷出來,孩子雖然表面上沒有反駁,但對父母的安排非常不滿。但由於不敢直接表現出來,因此便會以做事慢悠悠、不配合進行無聲的反擊。 ... 其實,大人小時候也是這樣的,有時本來想做某件事,被大人一催反倒不想做了。 不知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的這種表達也許是種「被動攻擊」。 在心理學上,這是指表面上無動於衷,但通過實際行為間接表達敵意的一種消極行為機制,通常發生在雙方關係不平衡的狀態下。 01被動攻擊的產生機制 弗洛伊德曾說,那些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在心底了,有朝一日,肯定會以更為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 而孩子的「被動攻擊」,則是心理需求和真實感受無法表達出來,所誕生的一種被動表達機制。 孩子用一種消極、惡劣、隱蔽的方式,發泄自己的憤怒和不滿情緒,以此發起攻擊,儘管表面上他的態度看起來毫無問題。 關係失衡是原罪 一個塑造出被動狀態孩子的家庭,一定是以父母為中心的。 ... 他們要麼表現得很強勢,孩子的所作所為必須滿足自己的理想標準,否則就是犯錯、不乖,要採用嚴苛的懲罰和評價。 要麼溺愛孩子,對他不放心,內心深處給予低評價,擔心孩子在探索過程中犯錯吃虧,因此乾脆就把他套在套子裡。 孩子的天性被抑制,便會自認為很弱小,缺乏主動應對外界的能力。 這兩種教育方式,都會使孩子形成被動型人格,即便心中有憤怒,也不會直接主動地發泄。 這種表達方式的內核無疑是心酸的,比如孩子為了攻擊父母不顧自己需求強勢安排的行為,甚至不惜放棄自己的發展。 他們所做的,無異於「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02被動攻擊的表現形式 通常來說,愛用被動攻擊的孩子,表面上看起來很乖巧,照著父母的要求生活,但表現出來的行為卻與之存在矛盾。 1)慢悠悠、拖延 比如這位向我求助的媽媽,她家孩子面對「吃完飯馬上寫作業」的要求無法說不,但內心深處又不滿意。 ... 沒辦法,只好採用慢悠悠、做事拖延的方式逃避問題,儘管拖延到最後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媽媽看到孩子慢吞吞不滿意,心生怒火,而孩子的問題不僅沒解決,這種逃避的「慣性」也會使他們陷入傷害父母的快感中,從而更難說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2)注意力不集中 就算孩子如願坐到了書桌前,寫作業的過程也不盡如人意。 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一道題磨磨蹭蹭半小時才完成,腦子裡完全不知道在想什麼。這是因為孩子內心在想:憑什麼我現在要坐在這裡寫作業,這根本就不重要。 在不想好好做的前提下,粗心、馬虎等行為自然而然地就發生了。 時間長了、父母便會認為孩子不可靠、太笨,這種方式雖然能一定程度上阻礙父母提出更多要求,但卻是以孩子放棄自我成長為代價的。 3)逃避責任 即便孩子的目的達到了,作業沒做好,考試分數低,他也不會覺得自己在其中應該負到什麼責任。 因為這件事,本來就不是他自己想做的,提不提高不重要,只要我輕鬆就好。 03被動攻擊,讓孩子失去自我 事實上,孩子即便在做被動攻擊,攻擊力也是很強的,他總能精準找到父母最脆弱的部位進行打擊:你不是希望我成績好嗎?我偏就不及格給你看。 比如有的孩子,長著長著偏偏就成了父母最不喜歡的人。醫生的孩子常常體弱多病,老師的孩子是個妥妥的學渣,警察的孩子最後成為小偷。 這是他們面對強勢父母,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能做出的最大的反攻行為。 ... 這種被動的性格,不僅僅影響親子關係,還會對孩子生活中的一切行為起作用。 被動的孩子壓抑自己的生命能量,給人生設定限制,這一生他可能都要蜷縮在自己心理製造出的保護套子裡生活。 阻礙人生髮展不說,孩子的心理也容易出現問題。 即便他們在旁人眼裡是什麼都好的佼佼者,但仍然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遇到困難不知如何排解,甚至可能用輕生使自己回到平衡狀態。 04孩子總被動攻擊,試用「超後路法」破局 當孩子出現類似被動攻擊的行為時,家長要反思自己是否扮演了過於強勢的角色,導致親子關係失衡。 這時越生氣、越指責孩子不配合,錯誤教養帶來的消極後果就越嚴重。 如果說孩子的被動攻擊是暗箭難防,那麼嘗試著讓他把內心感受說出來,變成明槍之後可能就容易躲開了。 心理學家曾奇峰針對被動攻擊的心理機制,提出了「超後路法」。 簡單來說,就是當你發現與孩子之間的觀點之爭失效了,便可以跳出爭端本身,觀察一下孩子為什麼會這麼說、這麼做,然後清晰明了地將它指出來。 ... 比如孩子寫作業慢悠悠這個問題,當你發現怎麼催都不管用,問題陷入死局後就可以猜測孩子的心理意圖,這麼說: 「你是不是不想寫作業呀?想用這種方式讓爸爸媽媽生氣,就像爸爸媽媽讓你生氣一樣。」 如果孩子不說話,可以進一步猜測,試著打開他的心扉。 「媽媽先為自己的要求道歉,你能不能也換種方式跟我溝通呢,就像現在我的改變一樣,如果你有不滿或不想做的情緒,可不可以直接跟爸爸媽媽說出來?」 孩子的被動攻擊是一種依賴性行為,短時間肯定是很難改變的,父母需要耐心和時間,幫孩子慢慢修正,堅持下去肯定會看到改變的。 當然,指望處於弱勢的孩子完全改變,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父母要想辦法調節親子關係平衡才行。 05家長如何做,才能把被動攻擊扼殺在搖籃里? 1)給孩子自己規劃的機會 孩子2歲之前,處於完全的被動性人格,需要父母做主導。 但當他們的自我意識萌發後,父母就不能一味掌控孩子的生活節奏了。這時的孩子已經成為一個獨立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習慣和選擇。 想避免出現這樣親子關係失衡的情況,父母要適當放手,把規劃的機會還給孩子,退居後位,只做大事上的引導。 否則,在這種令人窒息的親子關係里,家庭中全是烏煙瘴氣,孩子也得不到成長。 ... 2)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聲音 孩子之所以會進行被動攻擊,往往是因為他嘗試過說出自己的心理需求,卻被父母壓制了。 因此,家長平時要允許孩子發出自己的聲音,並真正將他的需求放在心上。唯有如此,他才不會將不滿內化,轉成為被動攻擊。 我們要知道,最真實的自我是無法輕易被外界環境改變的,因此家長所做的強迫行為,並不能使孩子變成自己想像中的樣子。 所謂有壓迫就有反抗,允許孩子存在自己的需求和表達,他才能真正地活著。
WEFV2626EFCEYYYB15VEF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gRa3a6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27870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北屯染髮推薦外埔韓式髮根燙推薦染髮店神岡韓男卷髮專業染髮燙髮髮廊台中東區美式沙龍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勤美誠品附近韓式髮根燙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中區挑染顏色襯膚色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霧面質感台中染髮推薦北屯漸層漂染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中區電棒燙 染髮技術最好的台中髮廊梧棲英倫風格的質感男仕理髮推薦髮廊 台中西屯霧感染髮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北區美髮推薦霧峰短龐克髮型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石岡LOB髮型修改推薦髮廊 韓式氣墊燙台中燙髮推薦